双柳长江大桥为鸟儿戴上“静音耳机”
11月20日,武汉市新洲区涨渡湖湿地鹭鸟翩飞,附近的双柳长江大桥北岸接线工程吊车挥舞,正在干一项特别的活儿:安装一座银灰色的全封闭式声屏障。
双柳长江大桥为鸟儿戴上“静音耳机”。通讯员杨鑫摄
“这是专门为涨渡湖湿地的鹭鸟家族打造的全封闭声屏障,它将让过往车辆静音穿行,守护这片被称为小鸟天堂的生态家园,犹如为鸟儿戴上静音耳机。”湖北交投双柳桥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汪西华介绍,这座全长400米的银色“生态长廊”将于月底全面建成,有了它,大桥通车后,汽车通行产生的噪声可减弱至日常交谈状态。
双柳长江大桥为鸟儿戴上“静音耳机”。通讯员杨鑫摄
眼前的这座声屏障横跨34米宽的路面,高6.38米,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安装声屏障体。据项目参建方中交路建项目部经理李玉龙介绍,屏障采用透光率78%的亚克力磨砂屏体,虽然造价比一般的声屏障要贵10%至15%,但既能保证采光,同时光线照到表面粗糙的物体上时,不会集中反射向一个方向,而是向四面八方散开,防止鸟类误撞。
双柳长江大桥为鸟儿戴上“静音耳机”。通讯员杨鑫摄
“整体吊装工艺就像在拼装一个巨型的生态乐高,大幅降低了施工噪音。”李玉龙称,声屏障每个构件都提前编号、精准匹配,团队通过BIM建模与现场实测数据的双重校验,实现了H型钢立柱安装垂直度误差控制在千分之二以内,高度偏差不超过5毫米。这样的精度控制,确保了屏障建成后既能有效降噪,又能保持优雅的线条。
双柳长江大桥为鸟儿戴上“静音耳机”。通讯员杨鑫摄
监测数据见证生态和谐。湖北协诚环保公司现场环保监测数据显示,声屏障区域内声环境稳定在昼间50—55分贝、夜间40—45分贝。这正是鸟类的“舒适区”。湖北协诚环保公司杨钊崴和他的团队从未停止过守护,在施工期间,沿线还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野大豆群落,这片生态宝藏因工程的精心保护而得以留存。
双柳长江大桥为鸟儿戴上“静音耳机”。通讯员杨鑫摄
汪西华说,35公里长的双柳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声屏障占比达24.55%,项目公司为有效保护生态投入超亿元。
涨渡湖的鹭鸟。通讯员杨鑫摄
作为湖北省第40座、武汉市第12座长江大桥,总投资159.78亿元的新港高速公路双柳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计划明年上半年建成通车,届时武汉市新洲区到鄂州行车时间将由一个半小时变为5分钟,形成从阳逻国际港到鄂州花湖机场、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与光谷的快速通道。
附件:

鄂公网安备42011702000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