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繁体 长者专区

新洲区卫生健康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2024-01-11 15:10 武汉市新洲区人民政府
索 引 号 574913941/2024-02062 分  类 其他
发布机构 新洲区卫生健康局 发文日期 2024-01-11
文  号 效力状态 有效

新洲区卫生健康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一、年度工作亮点

1.荣获第九届全民营养周湖北省组织示范单位;

2.获评湖北省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3.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创建;

4.武汉同济航天城医院出彩运营。

5.区人民医院整体外迁(一院二中心)项目建设如期推进。

、年度工作完成情况及主要做法

   (一)党的建设驰而不息

   落实党委主体责任,驰而不息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组织中心组学习管理制度,集中学习11次,其中集中研讨2次,发放各种二十大学习资料100多套;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扎实开展好违规吃喝问题专项整治、清廉医院建设及“群众身边腐败专项整治”工作,不断推进行业作风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开展“主题党日+”活动9次,编印《党风廉政建设》简报13期,联合阳逻新岭社区召开2次大党委联席会议,确定4个共建项目。组织处理56人次,查办违规违纪案件12起,党纪处分8人,行政处分7人。

(二)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全面落实

一是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做好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加强各级哨点医院和社区人群新冠(抗原)哨点监测,1-11月共有127名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建立乡村重点人群健康状况信息库,加强分类分级健康服务,严格落实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新要求。对全区医疗机构、全区中小学及托幼机构进行督导。

二是完善分级分层分流的医疗救治体系。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需配备床位、医用设施以及救治人才队伍,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要求储备必要药品、防护用品及器械,扩容ICU,全区医疗机构共扩容ICU病床100张。

三是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基层防控体系能力。邀请市疾控专家对全区医疗机构公卫人员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培训。

四是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采取集中接送、延长接种服务时长、开展送苗行动等方式,切实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率,我区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在全市排名靠前。

五是全力做好清明节、国庆节及高中考期间的疫情防控及医疗保障工作。

(三)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创建顺利通过

一是成立了以区人民政府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任务、措施五落实。

    二是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由区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联体,对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技术帮扶,18家街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完成提档升级,64家村卫生室建设中医阁;三是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层医疗机构800名医务人员参加了中医适宜技术(西学中)培训;四是推进中医药文化宣传,打造问津新城易创智谷产业基地中医药文化宣传样板,武汉欣启益新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湖北中医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产、学、研融合发展,促进区骨伤专科医院骨伤科、三店徐贵村余家“老鼠疮”治疗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五是建立了新洲区创建国家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建议与投诉平台;六是积极开展中药种植调查,推动中药产业发展。旧街街种植柳叶白前8000亩,辛冲街规模化种植白前、射干、香薷、百部等汉派道地药材。9月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创建评估。

区人民医院整体外迁工作坚定推进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委副书记、区长舒基元对此作出重要批示:坚定不移、排除困难、挂图作战。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相关部门、邾城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工作专班。制定了项目建设工作方案、工作进度计划表和工作清单,倒排工期、分步实施。目前已完成遴选确定招标代理机构、初步设计招标、项目单位更名工作及主管部门批复、土地价款缴纳、项目勘察、相关专项技术评价报告和组织专家评审、取得了可研和初步设计批复、取得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不动产权证书、施工总承包招标等工作,项目建设专项债资金6亿元已到位。施工承包方已进场开展工作。

武汉同济航天城医院出彩运营

武汉同济航天城医院自2022年12月28日试运营至2023年11月27日,累计门诊量已达到39451人次,累计住院病人 3256人,实施手术2246例,其中门诊手术689例,住院手术1557例,介入手术389例,四级手术353例,其中三四级手术约占总住院手术量的70.13%,武汉同济航天城医院已平稳运行,部分工作搭乘同济医院高质量发展快车走在前列。一是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业务;二是率先实施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工作;三是开辟急救绿色空中走廊;四是建设成为新洲区首家智慧化医院。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武汉同济航天城医院已建成运营;已完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及数据中心建设、一体化基层卫生应用系统建设、区域医疗协同应用及卫生监管平台建设;旧街中心卫生院、凤凰镇卫生院整体外迁,李集街卫生院升级改造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通过新建、改建、扩建、联村联办、卫生院延伸服务,加强村卫生室改造,截止11月16日,已完成建设达标验收55家;已完成李集、汪集、三店、徐古、旧街5个急救站点建设,并完成急救车辆、车载急救设备配备。

(七)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扎实有力

加强传染病防控与监测,全区无甲类传染病发生,乙类传染病累计发病2103例,丙类传染病发病数1862例,加强艾滋病、麻风病、结核病防控;加强免疫规划工作,共接种一类疫苗64266针次,无接种事故发生,对全区各类预防接种门诊和预防接种人员进行了确认;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发放宣传折页356719张,健康手册261075本;切实加强慢病、地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大力推动“323”攻坚行动,接受健康管理老年人55018人;加强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及食品安全风险和水质监测;大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与消毒检测工作;认真规范开展精神卫生管理、预防和减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专项行动。

(八)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开展为期3年“优质服务年”建设,通过组织医疗技术培训,完善医疗服务流程,加强医院管理,更新医疗设备,解决医疗痛点难点堵点;组织开展首届护理技能竞赛,表彰优胜个人20名、优胜团队12支;深入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认真梳理调查各类问题线索,确保取得整治实效;装设完成自动体外除颤器(AED)151台,并纳入全区急救网络;组织开展无偿献血公益活动,累计献血1638.5单位;全力保障高中考、成人高考、自学考试医疗救治;累计处置各类医疗纠纷10余起,无群体及越级上访事件发生。

(九)家庭发展和妇幼健康工作务实开展

认真实施好三孩政策,加强出生人口监测;积极推进政府主导的普惠性托育建设,完成政府主导的普惠性托育机构街镇数9个,辖区托位总数2621个;协助妇幼、妇联完成适龄妇女“宫颈癌”免费检查20800人,农村困难妇女乳腺癌筛查应检尽检;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关怀关爱计生特殊家庭,发放节日慰问金20.59万元;加强母婴保健服务管理,在全区主要公共场所设置规范化的母婴室31个,为服务对象提供三级预防全生命周期服务。

(十)健康新洲行动深入进行

一是全力备战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成立区级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协调多部门联运全力备战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梳理工作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效果清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立三个督查组,分别由区市场监管局、区城管执法局、区卫健局牵头加强检查、指导、督导,每周不少于3次,共发现问题64条,以督促创,狠抓问题整改落实。二是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爱国卫生运动。全年共开展集中环境整治活动82次,清理脏乱死角123处,清除垃圾堆物4.3万吨,整治老旧社区27个,开展专业消杀活动28次,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2700处。同时大力开展控烟宣传,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三是积极踊跃创建健康、卫生街镇。

(十一)“清廉医院建设”及“群腐”整治纵深推进

各医疗卫生单位建成清廉文化墙(长廊)、清廉讲堂、清廉专栏,通过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干部职工大会,传达清廉医院建设及群腐整治工作精神。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医务人员签订《廉洁承诺书》939份。督促各医疗卫生单位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的建设。坚持示范引领,积极打造“清廉医院”建设示范点。在各医疗单位自查的基础上由区卫健局、医保局、派出纪检监察组组成2个督查组,采取座谈、实地查看、查阅台账资料等方式开展督查。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投入不足。虽说近几年来,区里对卫生的投入有所加大,但一直执行差额拨款,其他远城区基本上实现了全额拨款。

(二)部分基层医疗单位医疗技术薄弱,医疗业务严重不足。

四、2024年主要工作

(一)不断深化疾控体系建设。夯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在医疗机构中全面推行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制度,深化医防协同;加快推进公卫云建设及应用推广,补齐新(突)发传染病、慢性病全链条管理、卫生应急处置等信息化短板。

(二)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开展“优质服务三年”行动,加大基层医护人员培训力度,规范诊疗行为;做好基层卫生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继续开展特色专科建设。

(三)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区人民医院、区疾控中心、院前急救中心“一院二中心”一体化建设,持续推进区中医骨伤专科医院、旧街中心卫生院、凤凰镇卫生院整体外迁及李集街卫生院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工作。

(四)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医共体建设。深入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促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加强区中医院与武汉中南医院合作情况跟踪考核;实施支付方式改革,维护参保人合法权益;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医疗医药服务监管,规范医疗市场和各类诊疗行为。

(五)加强计生、妇幼健康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全面落实计生奖励、扶助政策;改革完善生育服务管理,认真实施好三孩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强化人口监测和研判,加快推进托育项目建设;巩固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六)持续推进健康新洲行动。扎实推进国卫复审工作,深入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和病媒生物防治,推进控烟、除四害等工作;推进“323”攻坚行动,加强重大疾病防治,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加强中医药科普宣传、科研工作,传承中医药文化,开展“中医中药新洲行”活动。

(七)有效衔接巩固健康扶贫成果。

(八)不断提高卫健系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推进法治平安单位建设、文明创建、安全生产、生态环保、信访稳定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力支持市二卫校做强做精。

(九)一以贯之加强党的建设。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附件:

 已阅  0  打印   下载   扫一扫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