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繁体 长者专区

新洲区国资监管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2024-01-12 09:52 武汉市新洲区人民政府
索 引 号 574913941/2024-02098 分  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发布机构 新洲区国资监管局 发文日期 2024-01-12
文  号 效力状态 有效


新洲区国资监管局2023年工作总结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区国资监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发图强,砥砺前行,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发展,强化国资运营监管,各项工作都取得较好成绩,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国企监管有突破

1.完成2021年度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按照全面、真实、准确的原则,完成7户区属国有企业资产统计工作,并深入挖掘统计数据价值,认真分析区属国有企业发展短板,客观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研究提出提质增效措施,提升国资监管效能。

2.完成2021年度财务审计工作。20222月至3月,委托第三方机构完成区属国有企业2021年度财务审计工作,并将审计结果以专项报告形式上报市国资委,同时将在区国资委会议上进行通报。对于审计报告中发现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要求区属各国企立即整改并及时反馈整改落实情况。

3.制定2022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目标。研究制定区属一类国企2022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目标值,突出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考核指标之一,同时细化了考核计分办法,年终严格考评与排名,进一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激发企业活力。

(二)深化国企改革有成效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对照国家、省、市国企改革要求,截至目前,934项目标任务,已完成26项(其中有8个目标我区不涉及)。积极推动国有企业依法依规监管。修订完善以国资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为核心,突出预算管理、绩效考核、人员管理、薪酬管理、运营经费管理为重点的11项监管制度,做到监管事项明确、标准清晰,有规可依,逐步形成较完备的监管体系推进国企改革转型。根据新形势下新洲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区属国企现状,积极探寻国有企业改革重塑,按照区域化和专业化结合的改革思路,与中信公司等第三方咨询机构对接,摸清家底、拟定方案、整体推进。

(三)重点项目督促协调有进度

国有企业建设的许易粮库,高标准农田潘塘凤凰隔离点新道公路(G106至大广高速段)大修,邾城二变等近20个重大项目,投资额达6亿元,大部分项目超进度推进。

(四)强化风险防控有力度

1.加大风险排查力度。印发《关于开展区属国有融资平台公司风险和问题自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区属国有融资平台公司重点自查清廉国企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投资融资、资金拆借、担保抵押及项目建设等六个方面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深入分析风险和问题成因,系统研究制定处置措施,妥善化解各类风险,同时举一反三,查缺补漏,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和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2.妥善化解债务风险。督促区属国有企业化解2022年政府性隐性债务及企业债务,确保按时还本付息。2022区属国企共化解债务149868.77万元(全年目标为117042.56万元),其中,区建发公司化解政府隐性债务37224.28万元,化解企业债务73649.62万元;区滨港公司化解政府隐性债务16022万元,化解企业债务22972.87万元。

(五)摸清家底有举措

1.开展经营性资产摸底和划转。对台北路资产服务中心资产进行摸底,全面掌握土地面积、建筑面积、土地性质及现状情况等;推进智慧停车项目,在邾城城区和阳逻城区开展六类停车资源深度调查,摸排出8宗地块,拟注入平台公司修建停车场(楼),可提供停车泊位1050个;将原城关财政所地块无偿划转给区建发公司,启动智能停车库建设。

2.开展区属二类国企资产摸底。对企业财务报表、经营情况、财务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待遇等情况进行审计,掌握其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为加快推进企业专业化整合重组做好准备。

3.开展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及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清理登记工作,推动国有资产盘活利用,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

(六)整顿(改)工作有成效

1.落实涉粮巡察整改。反馈的9个问题中,6个问题已完成整改,3个问题正在整改中(均涉及许易粮库项目建设)。

2.开展区属国有企业政治巡察、年度财务审计反馈意见整改和业务整顿工作。高质量开展区属国有企业政治巡察、年度财务审计反馈意见整改和业务整顿,对发现的185个问题,积极整改完成161个,整改率达87%,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监管意识明显提升。

(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有保障

2022年,区属国企上缴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4462.22万元,其中:建发公司4000万元、国投公司72.72万元、水工公司279.7万元、路桥公司109.8万元。

(八)强化行政事业资产日常监管有章法

1.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截至目前,全区纳入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共计328家单位,其中:区直系统50家、水利系统27家、卫生系统27家、文体系统9家、交通系统8家、民政系统8家、环保系统4家、街镇29家、教育系统161家、其他5家。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全覆盖,覆盖率到100%

2.完成2021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编报工作。强化国有资产基础管理,积极组织、高效完成2021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编报工作。全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账面价值,下同)176.6亿元,同比增加47.4亿元,同比增长36.69%;负债总额12.18亿元,同比增加4.07亿元,同比增长50.28%;净资产总额164.42亿元,同比增加43.33亿元,同比增长35.78%

3.做好收入统计和收入报表编报工作,确保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上缴率100%。根据《新洲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新国资委﹝201912号)的要求,加强国有资产处置监管,做到资产处置程序规范,严格落实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管理。建立2022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台账。2022年,国有资产处置收入10317.58元(截止20221026日,由区国投公司上缴),及时、足额上缴区级国库,上缴率100%

4.超额完成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出租收入。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租赁监管,委托区国投公司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运营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2022年,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出租收入673万元,按照有关要求全年共减免租金390万元,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5.完成全区公路资产登记入账工作。2022年公路资产清查入账的全区公路资产价值共计114.31亿元,折旧额2.17亿元,净值112.14亿元,占全区资产总量的73.86%,完成了全区国、省、县、乡四级公路共计3791.04公里的资产卡片录入,入账进度100%

6.完成全区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报告工作。我局统计了2022全区党政机关办公用房信息全区党政机关75个单位(涉密单位除外)填报办公用房93处,总编制人数3598人;办公用房总建筑面积共计为269621.94平方米(其中,办公用房建筑面积239787.29平方米;业务用房建筑面积29834.65平方米)。基本办公用房面积76664.76平方米,其中办公室面积42604.44平方米,服务用房面积32270.46平方米,设备用房面积1789.86平方米。附属用房面积16874.02平方米。并向武汉市机关事务局上报全区党政机关办公用房信息统计情况报告。

(八)2022年度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维修加固工作有落实

按照区发改局有关要求,我局为2022年国有资产管护项目的建设单位,组织实施办公用房维修项目,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具体安排区财政局办公大楼除险加固项目(预算:261.7万元)、区老年大学维修改造项目(预算:78.02万元)、区问津文化展览馆除险加固项目(预算:90.07万元)、区人社局办公楼除险加固项目(预算:257.39万元)、区市场监管局办公大楼除险加固项目(预算:201.05万元)、区原食药监局办公楼维修改造项目(预算:186.96万元)、区老疾控中心办公大楼除险加固项目(预算:336.03万元),目前,各项目均进场施工,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中。

(九)其他工作

联合区审计局等单位做好涉及长江新区范围内行政事业单位和平台公司资产及债权债务登记和初步审核工作。一是托管区域内机关事业单位资产、跨区域自然资源等资产。包括承担全区职能的单位资产51488.66万元(无法估价、无法单独计价和未入账资产除外)、区直相关部门闲置资产(办公用房面积共计6568.36平方米,占地面积12435.43平方米)、特殊类资产(集贸市场)价值8800万元、跨区域自然资源等资产(267.33公顷的陶家大湖有部分水域在长江新区托管范围内);二是平台公司及国有集体企业在长江新区范围内投入形成的资产。包括6处房产(账面价值总额1.99亿元)、土地资产(合计1727.4亩,市值约为21.78亿元)、长期股权投资(不含全资子公司,对外投资参股企业15家,投资总额15.33亿元)、四是股东借款(共计1.11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022年,尽管我局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但由于我局工作政策性、专业性、创新性较强,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一是国有企业监管有待进一步细化规范;二是国企改革行动进展有待提高;三是企业债务负担较重,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四是区级重点项目推进不理想;五是部分单位资产管理主体责任意识不强,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衔接不到位。

三、2023年工作计划

(一)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攻坚行动。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稳步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结合新洲现发展阶段的实际需求,通过布局重构、机制重塑、业务重整,锤炼企业敢干肯干的能力,发挥国有企业压舱石、主力军作用。

(三)摸清家底。包括摸清区财政每年的支出、全区国有经营性和闲置资产、国有企业现有资产、区内的经营性管理人才及特许经营类资源等,赋能企业,为激发活力打好基础。

(四)加强风险防控按照省纪委《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领域和国有融资平台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工作要求,定期对区属国有企业的投资融资、资金拆借、抵押担保、项目建设等情况进行深入检查,妥善化解投资、债务、合规等各类风险。

(五)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推进资产管理系统与财政部门预算、政府采购以及相关部门行业资产管理系统的有机融合,努力提高大数据综合使用管理能效,加强数据分

析和综合利用。


附件:

 已阅  0  打印   下载   扫一扫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