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繁体 长者专区

2025年新洲区师德师风提升年行动方案

2025-09-25 16:23 武汉市新洲区人民政府
索 引 号 574913941/2025-23971 分  类 科技、教育
发布机构 新洲区教育局 发文日期 2025-04-11
文  号 效力状态 有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战略部署,始终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严格落实湖北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武汉市《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精神,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为新洲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工作目标

(一)达成思想铸魂。全面推进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全覆盖工程,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武装,切实筑牢新时代教师队伍政治根基。

(二)实现师德提升。创新开展师德涵养实践活动,着力构建“四有”标准的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体系,以优良师风引领教育行风全面净化。

(三)强化示范引领。深入实施教育家精神示范引领工程,系统培育践行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先进典型,积极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良好生态。

(四)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坚决落实师德失范行为“零容忍”要求,严格执行涉师舆情“零延迟”处置机制,全面筑牢教师职业行为规范防线。

三、具体措施

(一)强化思想引领

1.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其中在职教师校本研修和新入职教师岗前集中培训安排相关学习不少于3个学时,引导广大教师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想信念。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组织教师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内涵,通过举办“教育家精神”读书会、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撰写学习心得等活动,引导教师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自身职业修养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的生动实践,以模范行为影响带动学生成长,努力成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大先生”。(牵头单位:宣传培训科  配合单位:培训中心、各街镇教育总支、各学校)

2.健全常态化学习教育机制

坚持德法兼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武汉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考核负面清单》等为重点,把师德师风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必修内容。每学年师德集中校本培训不少于4次,新教师师德培训不少于20学时,在职教师师德培训不少于8学时。(牵头单位:宣传培训科  配合单位:培训中心、各街镇教育总支、各学校)

(二)开展活动育人

1.推行“党建+双培养工程”

贯彻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深入加强党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建立“好党员带动好老师,好支部带活好团队”工作机制,把教师党支部建成涵养师德的重要平台。不断健全“双培养”机制,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为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的示范标杆。通过“党员示范课”“师德师风大讲堂”等活动,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开展“党建+师德建设”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开展“教育家精神”专题研讨,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和师德水平。实施“党员教师结对帮扶”计划,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非党员教师共同成长。(牵头单位:组织人事科  配合单位:各街镇教育总支、各学校)

2.“青蓝结对·师德传承”行动

建立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师徒结对共研机制,实施常态化经验交流制度,实现师德师风传承与教育教学能力双提升。深入开展“师徒共备一堂课”教学实践活动,促进师德师风建设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组织举办“师德传承”主题座谈研讨活动,系统总结推广师德建设工作典型经验。(牵头单位:组织人事科  配合单位:基教科、各街镇教育总支、各学校)

3.“师德实践基地”研学活动

新建师德实践教育基地,组织教师赴革命老区开展浸润式研修,依托红色教育基地资源,打造“行走的师德课堂”。通过“革命纪念馆现场教学+师德模范访谈+教学实践反思”三维研学模式,组织教师参与红色家书诵读、乡村教育现状调研等实践性活动。建立“基地+学校”合作机制,将研修成果转化为校本师德培训资源。(牵头单位:组织人事科  配合单位:基教科、培训中心、各街镇教育总支、各学校)

4.“课程思政”教学竞赛

引导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学科教学,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评比,评选优秀课例活动。举办“课程思政”教学竞赛,评选优秀课例。开展“学科育人”主题研讨,分享教学经验。(牵头单位:基教科  配合单位:教研室、各街镇教育总支、各学校)

5.师德建设典型案例评选

组织师德建设典型案例评选,表彰优秀成果并全区推广。开展“立德树人”典型案例评选,分设管理创新、育人实践、师德研究三类奖项,对优秀实践成果通报表彰,编印《新时代师德建设100例》在全区推广。(牵头单位:组织人事科  配合单位:培训中心、各街镇教育总支、各学校)

6.开展“我为学生办实事”活动

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开展示范性家访,班主任每学年实现全员覆盖式家访,学科教师结合学情开展针对性家访。支持学校开展一次深度心理辅导、一场家庭教育指导、一份个性化成长方案的“三个一”暖心工程,组织教师通过课后服务答疑、学习困难帮扶、特殊群体关爱等行动践行教育家精神。鼓励学校创新自选,推动实践活动向家校社协同育人纵深发展。让教师在解决学生急难愁盼问题中厚植仁爱之心,在协同育人实践中提升启智润心本领。(牵头单位:基教科  配合单位:教研室、各街镇教育总支、各学校)

7.宣传选树师德先进典型

开展“教育家精神在基层”主题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通过基层推荐、专家评审等程序,选树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立体展现新时代教师队伍精神风貌,适时向社会推广。(牵头单位:宣传培训科  配合单位:培训中心、装备站、各街镇教育总支、各学校)

(三)完善制度建设

1.依法健全各项制度,保障教师权益。

强化教师权利保护。保障教师教育管理学生权利,支持教师依法行使教育惩戒权。保护教师人身安全,对侮辱、谩骂、肢体侵害或网络诽谤等行为,学校和教育部门应提供法律支持,维护教师权益。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监督的权利。

关爱教师身心健康。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推进“教师心灵加油站”“教职工之家”等建设,每学期开展不少于1次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学校群团组织定期开展健康性、趣味性活动,帮助教师疏解压力。发挥新洲区教师心理工作室作用,全力支持九月份在新洲区召开的全市心理开放日展示活动。

营造尊师敬师氛围。构建精准帮扶和普惠性服务的工会服务体系,提升教职工生活品质。减少干扰教师工作的督查检查等事项,为教师创造良好从教环境。建立教师荣休仪式制度,礼敬退休教师,弘扬尊师风尚。

2.压实主体责任,建立监督问责机制。

将师德建设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体系,书记(校长)是学校师德建设第一责任人,对师德师风建设负总责、抓落实。各校领导班子和书记(校长)的年度考核中增加“师德师风治理”评价项目,权重值不低于5%。党组织书记每学期讲授专题党课不少于2课时,严格执行师德承诺制度,建立师德师风季度核查、定期通报、约谈提醒工作机制。

3.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完善考核体系。

修订《新洲区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办法》,健全师德考核指标体系,出台《新洲区师德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组织全员对照自查自纠,强化考核结果在评选评先、职称晋升中的运用权重。

4.构建师德师风管理监测体系。

逐步推进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网络舆情实时监测;建立分级预警机制,实施动态风险研判处置。坚持师德失范行为“零容忍”原则,对涉嫌违法犯罪线索依法移送司法机关查处。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2025年4月):召开全区师德师风提升年启动大会,印发行动方案。

(二)全面推进(2025年4-11月):分阶段开展各项活动,每季度组织1次专项督查,确保活动落实到位。

(三)总结提升(2025年12月):组织考核评估,召开交流会,总结优秀经验,完善长效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成立区教育局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工作师德师风建设相关工作。

(二)宣传引导:利用媒体广泛宣传师德建设成效,积极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

(三)督导评估: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学校年度考核,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教育督导内容,对工作不力的学校约谈问责。


附件:

 已阅  0  打印   下载   扫一扫 
 收藏   关闭